《我和我的家乡》《山海情》…这些作品为何广受好评?
文运同国运相牵,文脉同国脉相连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。今年是“十四五”开局之年,文化领域的代表委员,围绕文学、艺术、影视、考古等主题,为建设文化强国建言献策。
扎根人民 创作新时代乡村题材影视作品
全国政协委员、国家电影智库秘书长侯光明:这几年围绕“脱贫攻坚”“乡村振兴”,已经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影视作品,电影《十八洞村》改编自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脱贫攻坚的真实故事;《我和我的家乡》《一点就到家》是以喜剧形式,展现了新时代人民精神面貌和乡村风貌;广受好评的电视剧《山海情》全方位展现了东西协作扶贫下的“闽宁模式”;2月26日上映的电影《千顷澄碧的时代》则是将兰考脱贫攻坚的事迹搬上了大银幕。
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创作,未来乡村题材的影视创作,还必须扎根广袤的中国大地,坚持与时代同步伐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、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——为新时代“培根铸魂”。
考古融入公众生活 探索创新迎接未来挑战
全国人大代表、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主任、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:《国家宝藏》《国宝档案》等节目,还有“考古盲盒”等文创产品,都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祖先创造的灿烂文明。我们应该思考,如何利用新技术增进考古专家与公众的互动,回应公共考古需求,创新研究和传播形式,用比较生动的语言让民众了解考古成果。
如今,公众对考古事业的热情从互联网一侧显现出来,这是对从业者的极大鼓舞,业界也需进一步开放融通务实求新,迎接未来的挑战。
打造全民阅读新风尚
全国政协常委、副秘书长,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:这些年来,我们国家确实加大了对全民阅读的重视程度。但是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相比,我们全民阅读的水平还相对较低,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当前,不少人精神文化生活匮乏,有的人离开校园后几乎不再读书。只有把阅读作为国家战略,长远部署,稳步推进,我们才能在积累精神财富的同时,还能创造物质财富,为将来储备足够的财富基础,继续再转化为更为丰厚的精神、物质的双重财富。
用音乐展现中华民族深厚自信的神韵丰采
全国政协常委、中国文联副主席、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叶小钢:中国音乐有几千年的历史积淀,有非常深刻的民族音乐根基和烙印。将中国元素揉碎后化入音乐之流,让音乐自然散发出一种中国气质,让世界通过作曲家笔下的民族音乐语言加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。
原文链接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2lFDdbYLBM_KA3Z3Qcexig